12月2日,由太阳成集团tyc9728、《外国语言与文化》编辑部共同主办的“外国文学原理与当代文学话语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在太阳成集团tyc9728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太阳成集团党委书记、欧洲科学院院士蒋洪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太阳成集团潇湘学者特聘教授陈众议,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太阳成集团tyc9728等国内高校的数十位专家出席了会议,包括太阳成集团师生在内的数百人前来听会。会议开幕式由太阳成集团院长曾艳钰主持。
会议由蒋洪新致开幕辞。他首先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了衷心的欢迎。随后,他简要介绍了陈众议教授的学术生涯与研究,指出本次会议主题“外国文学原理研究”是其多年精思详证的结果,亦是由其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他强调,陈众议教授的学术中西汇通、博精融合,既深耕拉美文学,又兼修传统文学与当代文学,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其学术富有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最后,蒋洪新还感谢了近年来加盟太阳成集团tyc9728的一大批名师大家,他们和陈众议教授一起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陈众议教授随后致辞。他感谢各位师友的到来,并将会议称为“神仙会”。他指出,当下外国文学翻译作品市场萎缩趋势加剧,外国文学的读者群体不断流失,外国语言学科40多年的扩张戛然而止,外语退出主科的呼声也甚嚣尘上,如此危机的的症结主要在于学科本尚未实现从粗放式的引进转变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集约式吸收,并提出外国文学要回归经典。他强调,外国文学学科需要重新出发,实现调整的学科不会消亡。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进入主旨发言阶段。前后共有19位发言人围绕着文学原理学的话语建设、文学经典的当下意义、外国文学学术体系及学科体系建设、西方文论与百年来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的辩证之维五个主题展开讨论,会议发言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
在文学原理学的话语建设方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傅修延教授以“嗅觉感知与中国伦理话语的形成”为题,以屈原等人的作品举例,指出中国的伦理话语与嗅觉感知之间存在强关联,认为小说的叙事功能目前来看己不及蓬勃发展的影像艺术,从气味入手被莫言等作家看作扭转其颓势的希望所在。
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以“文学理论的危机与文学原理学研究”为题,指出当代文学和文学研究已经接连出现作者、文学和理论的“死亡”,究其病根在理论失效,因此目前中国最需要的是文学理论的创新,但这种创新不是修正而是原理的重构。他还引用陈众议的说法称,重构不是修正,而是更新迭代,是“重构与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学原理”。
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认为“外国文学原理”是一个富有挑战的全新性理论命题。他接连抛出三个问题,即我们如何看待外国作品?我们如何定义经典尤其是外国文学经典?我们如何看待外国文学中的道德?认为这都是与“外国文学原理”密切相关的问题。而直击现实问题的“外国文学原理”有可能会形成我们国家研究的热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査明建教授以“文学的世界性与共同诗学的可能性”为题,指出人性的普遍性、情感的共同性、审美心理的类似性、表达的相似性、文学观念的可沟通性等支撑着文学的世界性,而数字人文与文学的结合将会把“共同诗学”的探讨带入新境界。
在文学经典的当下意义方面,华东师范大学陈建华教授以“从托尔斯泰学看经典作家的当下意义”为题,指出经典作家的影响力尚在,托尔斯泰便是典型范例。而中国的托尔斯泰研究一直很薄弱,需要研究者积极开阔视野,涉足跨学科和跨界研究,实现研究创新。
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以“数字时代外国文学研究的新四用”为题,指出外国文学学科遭逢国际关系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国文学研究之危局,应当有大格局,在研究工夫上要有更大力度的古为今用,更加深刻的洋为中用,更加包容的科技新用,更加务实的学以致用。
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论述了文学在塑造人类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他指出文学作为社会文化构建的媒介,不仅可以塑造和强化民族和文化身份,更可通过揭露社会不公和压迫、塑造多元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创新叙述结构和文体来质疑和重塑社会规范。
在外国文学学术体系及学科体系建设方面,延边大学金柄珉教授聚焦中韩文学交流史研究,从东亚视域,主体性与交互主体性、共同主体性,跨界叙事,主流话语与共同话语四个方面着手,探讨新时期我们如何构建学术话语建构。
浙江大学吴笛教授从外国文学学者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外国文学学科的科学特质、中国特色外国文学学科的话语建构三方面着手,思考中国特色外国文学话语体系建构。陈众议教授所引领的外国文学基础原理研究,如同聂珍钊教授所引领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是建构中国外国文学学术话语的重要的体现。
中国人民大学高旭东教授梳理了当代中国的文学及文论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存在着文学史分布不合理,基本概念混乱且出现偏差,引入文论存在片面性的问题。他认为,中国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所具有的整体性全面性应当与西方理论的片面性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综合,从而推出独属于中国的理论。
在西方文论与百年来外国文学研究方面,太阳成集团tyc9728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张隆溪探讨了“西方文论的兴衰与建立比较诗学的意义”,指出过去引入的西方文论虽有不错的效果,但也有局限性。在后理论时代,中国学者既要建立自己的文学话语,也要继续吸取西方合理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建立比较诗学,既可兼存二者的优点,使之互为补充,又可使中国的理论话语更加完备深刻。
浙江工商大学蒋承勇教授分析了促使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繁荣的两种因素。他指出科学精神的勃发是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繁荣的重要背景,而印刷技术-报刊发行事业的发展则是现实主义小说开花结果的重要基础。总体而言,文学的推进与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
上海外国语大学郑体武教授探讨了当下文学史研究中被忽视的方面。首先是宏大叙事多,但细节少;其次是文学转型过程中的斗争应该予以重视;最后文学生活和文学风俗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以上几点都是之后文学史研究可以努力的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耿幼壮教授分析了西方文论在中国遇到的问题。首先,西方理论史零散不完整;其次,对国内学者和前辈学者的译介梳理不够;最后,西方文论在中国来得快走的也快。总体而言,学界对西方文论的研究还有深挖的空间,研究者应当有真正的热爱之情。
在外国文学研究的辩证之维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建德研究员以“文学的边界”为题,关注现代文学的产生和翻译,分析了中西方文学发展的历史变迁和不同阶段的特点。同时,他也提到了文学批评的重要性和翻译在文学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他认为,我们应当在关注传统文化的同时,开拓视野,重视文化交流、文化自信和文化共建。
清华大学曹莉教授聚焦文学批评的功能与未来。她指出,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史是文学研究的三大组成部分。19世纪的阿诺德、20世纪的艾略特、利维斯、弗莱等人试图通过文学批评建立关于文学、文化和生活标准的主张。而赛义德等人则提出文学批评应该有更大的意识形态问题意识和社会现实关切。她最后提出,要通过借鉴前人观点走出文学危机。
武汉大学罗国祥教授以“西方文学辨证本体论:文字、文学、文化的交织生成发展”为题,梳理了西方拼音文字文化、一神教民族的二元对立思维、古希腊与西欧辦证统一思维,分析了文学辩证本体论,介绍了西方各种文学流派、作品和文学理论的交织生成。
南方科技大学王立新教授聚焦希伯来经典中关于女性书写的双重叙事。他认为,从性别政治看,希伯来经典无疑是体现父权制和男权中心意识的系列文本,而其双重叙事体现在既有对性别权力不平等的呈现、对男权侵害女性的控诉和批判,也有对女性抗争男权宰制的肯定和对女性英雄人物的赞颂。
北京师范大学方维规教授以歌德观点论述“全球化与世界文学”。他认为,歌德之后、1848年革命之前的“世果文学”首先是一个交往概念,后来才逐渐发展为文学史的研究对象,并将目光转向文学经典的构建。这与文学概念本身的变化有关,“literature”的诸多含义在整个19世纪并存,现代“文学”概念尚未占有主导地位。
会议的最后,陈众议教授再次向各位特邀嘉宾和与会学者表示了感谢,并表示希望能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今后进一步加深外国文学原理学研究,推动外国文学学科不同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助推学科重新出发,冲出危机。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陈众议教授是近年来加盟太阳成集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著名学者。他是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学评委会召集人和西班牙皇家学院通讯院士,也曾任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陈教授专注于外国文学原理学研究,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外国文学原理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极具原创性的研究论文与专著,在学界引发了热烈回响。本次会议既是这回响的体现,也充分证明太阳成集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不断探索前沿、始终致力于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