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文学一级学科代码:0502一级学科名称:外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代码:050201二级学科名称:英语语言文学)
一、学科简介
太阳成集团tyc9728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创建于1938年,钱钟书、徐燕谋、罗皑岚、刘重德等名家曾执教于此。该学科于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其所在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为国家重点学科、湖南省重点学科、湖南省中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本学科目前聚集了一批奋发有为、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教授、博士,其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英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现有方向带头人蒋洪新教授、肖明翰教授、白解红教授、黄振定教授等在国内外学术界较有影响。
该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英美文学研究”、“英语语言学研究”、“翻译学研究”等领域形成了稳定研究方向,已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省部级课题,并产生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与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精髓。
2、培养学生具备高尚健全的人格、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有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身心健康。具有国际视野,立志为国家的外语教育事业服务,为国家的改革开放、中外文化交流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服务。
3、以培养高质量的外语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为宗旨,坚持“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原则,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系统理论、研究方向的专深知识和严谨扎实的学术研究方法。
4、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具有在较高层次上应用该语言的能力,并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语(法、德、日、俄),可以阅读普及性的书刊及所学专业相关的文献。
三、学制与年限
博士生学制一般为3年。全脱产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为3-6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学习年限为4-6年。
四、研究方向
1、英美文学研究:包括英美文学史、英美小说、戏剧、诗歌、文艺理论和中外文学、文化比较研究等。
2、英语语言学研究:包括理论语言学主要理论、流派及发展,语言学研究方法,语言学及英语教学研究等。
3、翻译学研究:包括中西翻译理论、翻译史、汉英语文化与对比、文学翻译研究、中国典籍英译研究等。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博士生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三大块。学习期间要求至少修满13个学分。导师可为其博士生开设一门学术前沿专题课,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博士生必须要修补2门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干课程,计入学分。导师也可根据博士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其修学硕士研究生的相关课程,但不计入学分。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授课 方式 |
考试 方式 |
备注 |
|
公共必修 课程 |
100000000018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54 |
2 |
1 |
讲座 |
考试 |
||
专 业 必 修 课 程 |
108204010202 |
二外(一) |
30 |
1.5 |
1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108204010203 |
二外(二) |
30 |
1.5 |
2 |
面授讲课 |
考试 |
|||
英美 文学 |
108205020132 |
英美近现代小说研究 |
40 |
2 |
1 |
面授讲课 |
论文 |
||
108205020133 |
西方文论经典阅读 |
40 |
2 |
1 |
面授讲课 |
论文 |
|||
108205020134 |
英美诗歌 |
40 |
2 |
2 |
面授讲课 |
论文 |
|||
语言 学 |
108205020135 |
文献阅读与评价 |
40 |
2 |
2 |
面授讲课 |
论文 |
||
108205020136 |
语义理论 |
40 |
2 |
1 |
面授讲课 |
论文 |
|||
108205020137 |
认知语言学研究 |
40 |
2 |
2 |
面授讲课 |
论文 |
|||
翻译 研究 |
108205020138 |
中西译论研究 |
40 |
2 |
2 |
面授讲课 |
论文 |
||
108205020139 |
文学翻译研究专题 |
40 |
2 |
1 |
面授讲课 |
论文 |
|||
108205020140 |
中国典籍英译 |
40 |
2 |
2 |
面授讲课 |
论文 |
|||
选修课程 |
108305020101 |
美国文学史 |
40 |
2 |
2 |
面授讲课 |
论文 |
||
108305020102 |
语言类型学理论 |
40 |
2 |
1 |
面授讲课 |
论文 |
|||
108305020103 |
西方语言哲学 |
40 |
2 |
1 |
面授讲课 |
论文 |
|||
必修环节 |
学术活动 |
2 |
六、培养环节
以三年学制为准,延期则按实际时间计算,但每个环节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1、博士生应在入学1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包括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计划。个人培养计划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及研究生处备案。
2、一年二期末(每年6月份)进行中期考核,具体要求见《太阳成集团tyc9728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管理办法》。
3、二年一期末(每年12月份)进行开题答辩,开题答辩通过后方能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具体要求见《太阳成集团tyc9728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实施办法》。
4、在读期间,博士生应听取不少于10场由学校、学院、实验室、学位点组织的学术讲座;应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应至少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并提交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学术活动占2学分,根据博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博士研究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
5、二年二期末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具体要求见《太阳成集团tyc9728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规定(暂行)》。
6、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后资审前一个月,(资审时间为每年3月份、9月份),安排两次预答辩(需本人提出申请),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及答辩能力进行检验。答辩委员会一般由3—5名校内专家组成,如预答辩未通过,不能参加该半年度的毕业答辩。
7、预答辩和答辩资格审查通过后,应由5名同行专家进行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写明通过还是不通过)。评阅通过后,方能进行答辩。具体要求见《太阳成集团tyc9728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8、论文答辩委员会5-7位(导师参加则6-8位)正高职人员组成,其中外单位专家不得少于2人,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博导担任,由6-7人组成,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以上答辩委员会同意后通过者为合格(导师在评议、投票阶段需回避),答辩委员同意通过者为合格。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以重新答辩一次(每年5月底、11月底为毕业论文答辩时间)。
七、培养方式
1、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制,遵循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按研究方向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生的专业培养工作。指导小组成员一般应具有教授(或相当教授)以上职称。
2、导师负责做好博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鼓励参加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
3、课程学习采取讲授、课堂讨论、课外阅读、撰写读书报告和研究论文等多种形式进行,在掌握本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学术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拓宽视野,接近前沿,采取新方法、新手段进行研究。
4、博士生的培养以专题研究为主,课程学习为辅,重在培养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要创造条件让博士生参加自己的科研课题,提高博士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5、鼓励博士生参加校、院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参加各类学术讲座,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
6、积极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博士生,鼓励学生出国留学深造。
八、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根据《太阳成集团tyc9728关于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校行发研究生字【2010】31号)文件精神,并结合本学科的实际情况,规定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在CSSCI来源期刊上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2篇学术论文。
九、学位论文
1、博士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三个学期末前完成开题报告。博士生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16个月。
2、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
3、学位论文应有独到见解或创新性,能反映学术前沿动态,符合我国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特别是外语教育事业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总体规划和要求。
4、学位论文必须在所选研究领域做出创新性研究,观点明确,结构严谨,语言通顺,符合学术规范。可用中文或英文撰写,格式、字数及行距等规范参照《太阳成集团tyc9728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若干规定》执行。
5、严禁学位论文出现抄袭等不端行为,若发现,按学校有关条例处理。
十、经典书目(在读期间的必读书目)
一、英美文学研究:
1.M. H. Abrams, et al., eds.,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2.Nina Baym,et al.,eds.,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3.The Bible. Read as much as possible, but at least
The Books of Moses (the first five books of the Old Testament)
The four Gospels (the first four books of the New Testament)
Revelation
4.Aristotle,Poetics
5.J. G. Frazer,The Golden Bough(short version)
6.David Daiches,A Critical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7.Emory Elliot, et al., eds.,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8.R. F. Leaves,The Great Tradition
9.Horton and Edwards,Backgrounds of American Literary Thought
10.Cleanth Brooks and Robert Penn Warren,Understanding Poetry
11.Mikhail Bakhtin,Problems of Dostoevsky’s Poetics
12.Harold Bloom,Western Canon
13.Northrop Frye,The Anatomy of Criticism
14.Terry Eagleton,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15.【美】宇文所安著《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6.朱光潜著,《诗论》,见《朱光潜全集》第三卷,也有单行本,安徽教育出版社。
17.张隆溪著,《比较文学入门》,复旦大学出版社。
18.赵一凡著,《西方文论讲稿》,三联书店。
19.Annette T. Rubinstein:American Literature Root and Flower,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Frank Kermode:The Sense of An End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二、英语语言学研究:
1. Comrie, B.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2ndedit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
2. Croft, W.Typology and universals(2ndedi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3. Croft, D. & A. 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4. Crystal, D.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2nd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5. Evans V. and M. Green,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6.
6. Fauconnier, G. & Turner, M.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es.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
7. Geeraerts, D.Theories of Lexical Semantics.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8. Goldberg, A. E.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9. Goldberg, A. E.Constructions at Work.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10. Gonzalez-Marquez, M., I. Mittelberg, S. Coulson & M. J. Spivey,Method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7.
11. Hawkins, J. A.Word Order Universal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3.
12. Hopper, P. J.,Grammaticalization(《语法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 Lakoff, G. & M.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4. Lakoff, G.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15. 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ume I .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16. 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ume II.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17. Saeed J. I.Semantics,Oxford: Blackwell/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18. Sperber, D. et al.,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2ndedition),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5.
19. Sweetser, E.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 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0. Whaley,L.J.Introduction to Typology:The Unity and Diversity of Language.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9.
三、翻译学研究:
翻译学研究方向必读书目:
1. Baker, Mona.InOther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 Bassnett, Susan.Translaiton Studies(3rd ed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3. Catford, J. 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4. Gentzler, E.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3.
5. Cheung, Martha.An Anthology of Chinese Discourse on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1.
6. Lefevere, André.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7. 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8. Nida, Eugene 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9.Robinson, Douglas.WesternTranslationTheory: From Herodotus to Nietzsche.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10.Pym, Anthony.Method in Translation History.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11.Toury, Gideon.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Shanghai: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12.Williams, Jenny &Andrew Chesterman.The Map: 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inTranslation Studie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13.Tymoczko, Maria.Translation in a Postcolonial Context: Early Irish Literat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14. Saussure, Ferdinand d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New York: Philosophical Library 1959.
15.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
16.黄振定:《翻译学论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17.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
18.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19.许钧:《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
20.罗新璋:《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刷馆,1984年。